亚洲综合97色_成人片免费观看_亚洲不卡一区无码在线_色综合婷综合缴情

您當前的位置: 保駕護航裝修網(wǎng) 本地新聞 馮侖敗于“太聰明”

馮侖敗于“太聰明”

來自:保駕護航網(wǎng) 閱讀:333人已瀏覽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0-26 分享:

年初的時候,我曾計劃寫一個叫“地產大敗局”的系列文章。

但寫了第一篇《愛屋吉屋們敗于“暗局”》后,我沒能堅持下來。(唉,缺乏意志力,是我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)這幾天,在朋友圈看到真格基金創(chuàng)始人徐小平,在他創(chuàng)辦的“失敗研修院”的開學典禮上的一個演講:“致失敗者”,我又重燃了續(xù)寫這個系列稿件的沖動。

當然,最根本的原因是,我認為“研究失敗”比“研究成功”重要得多,就像孫宏斌今年7月在接受盒飯財經采訪時說的:“你從逆境中會學得更多一些,在順境中總結的東西都是不對的?!?/p>

好啦!言歸正傳,這一篇我們就拿房地產界的老前輩馮侖先生來作為研究對象了。

聲明一下,研究馮先生的“失敗”,絲毫沒有不敬的意思。而且,這里所說的“失敗”,也僅限于商業(yè)領域。

1說起馮侖,老一點兒的地產人,都知道他有個業(yè)內公認的稱謂,叫“地產界的思想家”。

在我認識的地產人里,有兩個人讀書可能是最多的:一個是華高萊斯的李忠,他在公司內部辦了個小型圖書館;另一個就是馮侖。

與李忠一聊起來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是,馮侖講話簡要明了,愛用段子(雖然他并不同意自己講的是段子)。著名的房地產“夜壺論”,好像就源自馮侖。

在此轉一個馮侖某年在亞布力論壇上講的段子:“企業(yè)轉型就像局長的紅內褲”,體會一下馮侖思想和語言的魅力:

有一個局長,工作非常繁忙,一天早上忘了拉褲鏈,紅褲衩露了出來。到單位后,女秘書找他簽字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,但識趣地一閃而過,底下辦公室主任來向他匯報工作的時候也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,但是考慮到往后的升遷,仍然沒有提醒。

此后,開班子會的時候,副局長看到也不敢點明,“局長快到站了,如果這次提醒他,想接班也難了”。再之后的黨組會上,紀委書記剛想提醒,邊上就有人暗示他不要說,“這是生活問題,不是紀律問題”。

直到下班時,他的司機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,嘴上沒說,用手給他指了指,局長覺得沒面子,自己拉上了。一周之后,司機被炒掉了。

我最近一次現(xiàn)場聆聽馮侖的演講,是去年在杭州銷冠科技舉辦的“TOPTALKS“論壇上。馮侖從湖畔大學的面試現(xiàn)場匆匆趕來(馮侖是湖畔大學的導師),講了一個觀點:偉大是熬出來的。

馮侖幾乎所有的觀點,我都同意。在我眼里,馮侖是一個有超前思想的人,且能看透事物的本質。

但可就是這樣一個冰雪聰明的人,為什么會主動或被動地淡出了自己一手創(chuàng)辦的公司——萬通?

2我們來回顧一下馮侖干過的那些事兒。

我剛進媒體那會兒,也就是2005年前后,萬通地產絕對是全國房企TOP10。而且,引入了天津濱海新區(qū)大地主、國有企業(yè)泰達集團做公司第一大股東。

但事實上,這個“新公私合營”的典范之作,后來并沒有實現(xiàn)預期的目標,反而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特殊體制的原因束縛了萬通地產的發(fā)展。

之后,馮侖開始醉心于“美國模式”,要做中國的“鐵獅門”,后來又把標桿改為新加坡的凱德置地。

鐵獅門、凱德置地是什么模式?說簡單點兒,就是房地產金融化:鐵獅門、凱德置地以極小自有資金與第三方金融機構組成財團,開發(fā)或收購商場、寫字樓和工業(yè)地產等標的物業(yè)。開發(fā)或收購后只占物業(yè)小部分權益,但全權負責物業(yè)管理,收取不菲的項目管理費。

但這種Copy to China 的模式,顯然高估了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速度——2005年我剛進媒體那會兒,有關REITs的討論就很多了,但至今仍沒有形成統(tǒng)一的公募REITs交易市場(希望租賃住房政策的推行,能促成公募REITs交易市場的建設,保利地產昨天剛公告了一單50億元的租賃住房REITs,但性質上仍屬于ABS,而不是公募REITs)。

第三方金融機構沒有退出通道,鐵獅門、凱德置地這種高杠桿的商業(yè)模式也就玩不起來。反而,持有的幾座萬通中心,占用了寶貴的現(xiàn)金流,嚴重拖慢了萬通擴張的步伐。

從2009年起,馮侖又開干“立體城市”。什么是“立體城市”?百度百科是這么講的:在大約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打造一個建筑面積約為600萬平方米,可容納10到15萬人口的中密度建筑群。

立體城市,通俗一點兒來講,跟我們現(xiàn)在講的產業(yè)小鎮(zhèn)、科技小鎮(zhèn)差不多??赡苁菫榱吮苊庾屨J為是變著花樣兒搞房地產開發(fā),馮侖展示的時候用了一些夸張的規(guī)劃設計理念,比如奇奇怪怪的建筑設計,空中種菜、養(yǎng)豬,這給他帶來了很多質疑。

馮侖的算盤是,以立體城市的名義跟地方政府談下來一大塊地,然后批發(fā)給房地產公司,大家一塊兒來建。

問題是,沒人買賬。這就像你在郊區(qū)開了一個大型購物中心,但沒有主力店,吸引不來人,當然也就不好把鋪子租給中小商戶了。

所以,這事兒也就不好推動了。

3從上述可以看出,不負“地產界的思想家”的稱謂,馮侖對商業(yè)新模式的追求,孜孜不倦,永不停息。在他的眼里,沒有最完美,只有更完美。

聰明人愛用“杠桿”。不論是萬通引入泰達,還是后來做中國的鐵獅門、凱德置地,還是做立體城市,馮侖都是想以自身的“能力”為支點,去整合別人的地和錢。

而在任何一項新業(yè)務遇到困難,難以進入正反饋狀態(tài),也就是良性循環(huán)時,馮侖就心生厭倦,移情下一個更完美、杠桿更高的新模式了。

36歲的比爾?蓋茨和61歲的巴菲特首次見面時,蓋茨的爸爸問了他倆一個問題: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?蓋茨和巴菲特在自己的小紙片上寫的都是:focus(專注)。

碧桂園做到銷售收入第一,靠的是楊國強把大盤模式復制到鄉(xiāng)鎮(zhèn)一級。

而馮侖要是像楊國強那樣十年如一日,堅持把任何一件事“熬”下去,我想他一定能做出來一家不能說偉大,但可能很優(yōu)秀的公司。

但可惜的是,馮侖專注于尋找世間最完美的商業(yè)模式,而沒有卷起褲腳,專注做一件事。

(BTW,我認為馮侖和潘石屹也都吃了“悲觀”的虧。他倆都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海南房地產泡沫里死里逃生的人,對泡沫經濟有嚴重的戒備心理,這就導致他們眼睜睜地錯過了住宅市場的“黃金時代”。)